一、引言
根据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Ausubel的学习类型划分理论,学习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学习和意义化学习。他认为,意义化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在新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现存的相关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固定的联系”,只有当学习材料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发生联系时,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根据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理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现象,属于修辞学范畴。但近年来,人们逐渐接受了Lakoff等人提出的语言认知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据此,本文试图探讨通过隐喻建立新词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两者之间的意义建构。
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映射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新范式,其表征方法主要有三种: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他们的意义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可见,隐喻属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自1980年以来,认知语言学家便开始对传统的隐喻观进行反思,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Lakoff和Johnson在其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是从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并利用它来创造新词和新意义,因而隐喻在词义的发展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人们对隐喻的认知依靠的是人们以前所具有的身体经验和知识。体验主义认知观认为,人的思维早于语言,人们对隐喻的解读依靠的是经验,百科知识以及特有的文化:思维是基于人体感知的,并具有想象性: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以及对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并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概念结构和认知模式具有完形特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首先认识的是自己能够感知的、直观的、具体的实物,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联想,把已知事物与一些相关的新认知的、抽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关点,这样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由此而产生抽象意义。
三、利用隐喻理论进行大学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几乎每个单词都有许多词义。学生如果机械记忆这些意义将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每个词的词源,我们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这为实现词汇的意义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具体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隐喻为桥梁,以词汇的概念化学习为手段,有效启发、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掌握能力。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归纳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图示,形成概念隐喻。我们用《新英汉字典》中foot的词义延伸作进一步的阐释。经过笔者归纳,可以从foot的基本意义往外延伸的例子中总结出如下意象图示:
1.FOOT IS LOWER PART.
E.g.: the foot of a page (一页的下端)
2.FOOT IS BASIS.
E.g.: footless (无脚的,无基础的)
3.FOOT IS HUMBLE.
E.g.: footboy (穿制服的男仆)
4.FOOT IS EXTRA.
E.g.: footlight (脚光)
可见,通过这样的隐喻联想和思维模式从而找到意象图示,词汇的新意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学习效果自然远胜于机械记忆。
(二)充分利用概念化学习的联想学习有效性,拓宽学生已有词汇的深度和广度。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围绕一个关键进行,即启发、培养学生就词汇进行联想、分类及比较的能力,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通过隐喻实现词汇的意义化学习,恰恰是一种有效的联想学习方式。
许多学生其实已经记得好多单词,但在写作或口语表达时,能想到并能使用的就是一些简单的词汇,具体表现为用词单调、乏味,缺乏灵活性。所以通过意义化学习拓宽学生已有词汇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实践中是很有意义的,同时由于隐喻联想的“发散性,跳跃性”特点,使词汇教学生动有趣,当学生发现一些他们原来熟知的词原来还有新的意义,并且他们还能将其运用得非常生动,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foot一词的上述一些基本的意象图示,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下列一些更为抽象的短语:
E.g.: 1. He has a foot in the dish. (获得立足点)
2. You must keep your feet and can’t change your ideaseasily. (站住脚跟)
3. I will not allow invaders to set foot on Chinese soil. (踏上)
从例句1中可归纳出FOOT IS PART;从例句2中可归纳出FOOT IS IDEA;从例句3中可归纳出FOOT IS POWER。
(三)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过渡到他们能自觉通过隐喻进行词汇的概念化自主学习。莱考夫之外另一位对隐喻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理查兹说过: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投射的世界”,隐喻的过程即词语意义转换的过程,是建立在隐喻世界的基础上的(Richards)。也就是说,隐喻无处不在,英语词义的多义性,很大程度上就是隐喻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语学习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隐喻在学习者的脑中复现,尤其是对于多义词。我们知道,学习一门语言就要努力形成目的语思维,因而要学好英语形成隐喻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形成了隐喻思维,学生就具有“积极主动地”把新词汇“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即奥苏贝尔所说的“学习主体具备了意义化学习的心向”,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四、总结综上,隐喻认知理论的运用为教师深层次讲解词义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符合认知规律的途径。通过隐喻学习词汇可以使学生对许多词、词组的意义从单纯的“背”过渡为意义化学习的阶段,从而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获得一些语言文化的知识。教师应该从以上所论三方面着手并不断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词汇多层意义的隐喻联系,运用这一联系将多层意义贯穿起来,系统有效地理解、记忆词汇的多层含义,通过新词汇与原有认知之间的建构实现词汇的概念化学习。
参考文献:
[1]Ausubel D.P.Educational Psychology:ACognitive View [M].New York,1978.
[2]Hester,M.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M].The Hague,1967.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