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忙的事情主要是全力以赴开三门新课:1.王牌新概念英语课;2.文学美学与写作课;3.音乐美学与作曲课。这三门课为什么要“全力以赴”地开呢,主要因为它们是彻头彻尾的创新型课程,开课的难度十分大。
今天跟大家说说这第一门课程的开课构想,我觉得这些构想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博客,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家理清几乎人人会遇到的学英语问题,同时给出良好的答案。这就要谈谈人人都接触过、想过、尝试过、至少是知道过的一套著名的英语教材 —— 《新概念英语》。
在全国用《新概念英语》教材开办培训的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学英语人无不“新概念”过。可开课的效果怎样,一位刚刚参加过北京著名学校开办的《新概念英语》培训的成人这样对我说:“不上不可以,而上了,很累,也还是没怎么可以,又不知道问题在哪儿”。
他花了两年的所有周末时间参加了《新概念》的培训,不能说一点没效果,但效果远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他说,《新概念》上课时多是老师在那里“吐噜”文章,即把文章分解得十分细碎,一句一句地讲句意,一个一个地讲单词的这用法那用法,逐个讲语法点,每堂课讲完了之后就是一大堆死记硬背的琐碎的东西,看着头都大。由于太多死记硬背的琐碎细节背不过来,学着学着就成了死记硬背的毅力考验,很多人就开始掉队了,直至坚持不下去而退场。
这个同学仅《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就反复重学了三遍(学校同意如果学得不好可以重修),重修时还可以换老师,可改换的老师除了讲课风格不同和亲切程度不同外,大同小异都是碎碎地“吐噜”。他始终迷惑,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将英语课上得简单?
学过《新概念》有如上感觉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我在我自己的英语培训课上就见过若干这样的同学,当我让他们用英语造句时他们犯着十分低水平的语法和用词错误,以至于我怀疑他们以前是否见过英语,而当我问他们学过一套英语教材没有,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回答 —— 《新概念英语》,甚至有人开口能背出《新概念英语》的若干课文,可这死记硬背的机械课文无法转变成出口成章的口语和下笔成文的写作能力。
《新概念英语》,它的名气,它的影响力,和它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比例。
好奇心使我翻开了我也同样十分熟悉的《新概念英语》,看看它的问题在哪里,或者说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在哪里。这一研究下去还真有出乎意料的新发现,我相信我的新发现有助于全中国无数正在学习、教授《新概念英语》的人自己判断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
有人说,学不会英语不应该怪教材有问题,而要怪方法或自己不努力,但我觉得学英语的努力毕竟是建立在一个教材之上的,教材的优缺点确实关乎于学习的效果。何况《新概念》如此家喻户晓,每天在《新概念》上花费时间精力的人不在少数,对于这样一套著名的教材我们不可不细致地挑剔一下它的优缺点,并更应该将它做为一面镜子反照一下我们学英语问题。这就难以帮助学生悟出《新概念英语》教材本身确实存在的严重问题。
因此我不绕弯子,直言《新概念英语》存在的问题。
一句话,它太琐碎了,形象地说,“肉感”大大于“骨感”,这导致了过大的学习难度。
如果把英语比喻成是一颗大树,它有根、干、枝、叶的话,那么《新概念英语》就是一大堆琐碎的、数不清的叶子,并且是没有枝干相连的叶子,学到最后就是一堆叶子,连不成一颗树,或者说,大部分人通过它学的学不成一颗“树”。
纵观《新概念》四册,可显见作者的编写意图,第一册,入门;第二册,语法;第三册 加固;第四册,提升。
第一册学完,你会不了啥,顶多是见识一下英语,会一些简单的实用的句子,练练英语发音,找找学英语的感觉。第二册最关键,它侧重语法,目的是构建句子,即将零散的单词构成句型和文章。如果把学英语比喻成构造一个人,《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语法侧重就好比打造人的“骨头”,使打造的英语首先由骨骼框架,有“骨感”。从《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开始,就大把地往骨头上加“肉”了,即将大量的英语单词覆盖在第二册建造的语法的骨头上,形成丰满厚实的有血有肉的英语,使英语有“肉感”。《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则是让英语这个人“活”起来,去奔跑遍世界各地。
按理说,通过以上“四步大跳”学会英语的设计构想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并且几十年前当英国人亚历山大按照四步大跳的设计思想写出《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给德国人使用时,这套教材在德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很多德国人学会了英语。可为什么这套教材在中国就不那么使人四级大跳得起来呢?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第二册,它没有把英语语法的“骨头”讲解好,建造好。
当年德国人看这套《新概念英语》教材时并不十分费劲,因为有一个大前提 —— 德语和英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个相似性尽管在他们之间看来仍有天地之差,但和汉语比起来,英语和德语是十分近亲的语言(英语在语言学分类上属于日耳曼语族),这就不奇怪在德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会讲英语的人,甚至就连扫马路的人都可以用简单的英语给你指路。
德语和英语的相似性使德国人在学《新概念英语》时基本上不存在语法的建设障碍(即“骨头”的建设障碍),这使得他们的学习重点主要放在“肉”上就行了。也就是说,一个德国人只要能把英语单词的“肉”学会了,即使强贴到德语语法的骨头上去,说出的英语句子也不会成大问题。
因此德国人学《新概念英语》时的主要任务是“吃肉”,而《新概念英语》确实又是一套肉质丰富的教材,各种各样的词汇(即肉)将整个四册教材充满得“肉感”无比,几乎可以说,《新概念英语》是一本用文章写成的单词字典。
80年代初,中国的出版社将《新概念英语》的版权买进了中国并出版了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套英国人写给他们的语言近亲德国人看的教材。
那么中国人看这套教材会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会出在“骨头”上,即语法上。
因为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形态,绝没有英语和德语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尤其是在初学的时候)“肉感”不那么紧迫和重要了,而“骨感”却十分重要。因为若学到的单词不能被语法支撑着造出句子投入使用,单词记忆就变成了脱离使用的干记,成为无处安放的赘肉,成为派不上用场的负担,整个学英语将陷入死记硬背的艰难状态。
令一般中国人难以想到的是,英国人讲不清英语的语法。这话在以前说了没人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现这一现象。上过外教课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发现 —— 外国人讲的英语语法课实在离谱!这倒不是说外国人的智商低,让中国人讲讲汉语的语法,中国人也同样白痴得惊人。母语人讲不清自己的语法,这是语言学里公认的常识(因此买语法书时别太迷信外国版的)。
讲不清英语语法的英国人在编写《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时一定为难了不少,他只能将搜集到的众多带有点“语法骨感”的句子罗列在一起,构成一些类似语法例句的短小章,以隐隐约约地交代出一副朦朦胧胧的英语语法骨架。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与其说是一本短小文章书,不如说是一本语法例句书,很多文章都是掐头缺尾的例句节选,就为了突出几个微小的语法点,而至关重要的英语句子的整体组成规则(即单词所依附的骨架)却始终隐藏在文章中交代不出来。比如作者为了在一篇文章中突出一个语法细节,比如将来时态,他就在文章的一开头直接给出一个包含将来时态的句子,随后再跟出一小段话来,创造一个短小语境,并在这小段话里故意把将来时态再重复用几次,以暗示这个语法点。同时,为了不脱离以“肉”为主的编写目的,在这小段文章里也不忘插进德国人想看到的好多英语实用词语(如面团、菜汤、花盆、门拴、夹心饼干、候机室、警徽、报表、地下道等),这使这小段文章充满“注水肉”,更将暗示出来的语法细节深深地埋住了。且不说这种“以肉为主的骨头暗示”有多费劲和不痛快,即使是暗示成功了,学习者顶多也就知道个语法的细节,知道一个叶子,而对大树的整体风貌(即造句思路)仍然迷茫。
有些汉化版的《新概念英语》把这些语法“暗示点”放大了,即在每篇课文的后面专门讲解这些语法点,并加上一大段选择填空题,来训练学生对这些语法点的考试能力,以拉近这些语法点与考试的距离。这种做法看似有“干货”了,其实更糟,它给琐碎的语法细节里也注入了大量的水,使语法细节也成了臃肿的“注水的骨头”,更遮挡了人们看见骨架的整体原貌。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让外国人来讲自己的语法,《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就是讲得十分糟糕的例证。
说到这里,我倒必须叉开道地说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 究竟什么是语法?对此我就不长篇大论地解释了,直接表达我的观点:语法就是造句的法则,它告诉你英语句子由什么样的单词按照什么次序排列成句子,并在排列完毕之后注意哪些用词细节。比如我力推的快步英语语法,就告诉你一切英语句子由18个句子零件按照主谓宾定状补六大句子位置摆放出来,这个造句规则一旦揭示出来,是可以通过短暂的集中训练掌握的,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则,按照它将认识的单词组合在一起就即刻造出英语句子,把句子说出口就是出口成章的英语口语,把句子写下来就是下笔成文的写作,这就是英语语法的“骨头”,就这么直截了当、简单明了。
那么按照这个“以造句为核心”的英语语法标准来看,《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暗示出的语法是什么呢?—— 仅是用词细节!不仅如此,就连以往的各种语法书也都是立足于交代用词细节,不立足于揭示出句子的组成规律,或者即使是讲句法,最后也都落实成了一个连接词怎么用之类的词法变异上了。因此学出来的人不会造句写作。
这样一看,《新概念英语》的特点也就再清楚不过了:它是一个十分注重“肉感”的、臃肿的、德国人想看到的英语教材(即词汇丰富、常用不常用的尽量都在其中),但缺乏了中国人最想看到的“骨感”内容(即造句法则)。这样的教材学起来,会掉进一大堆暂不急需的肉感里倍感沉重,却怎么也找不到若即若离的十分急需的骨感,这样“吐噜”下来的英语多半有没有骨头或骨头偏软的“软骨病”,是站不起来的英语。学生们在学第二册时建立不起来坚实的语法骨架,学到第三册时往骨头上大块贴肉的时候就撑不住了,或干脆就被大块的肉(生词量)压倒了,全线沦为死记硬背状态。一般的学生学到第三册就坚持不下去而撤退了,少数学到第四册的人实际上他的英语在第四册的跑道上根本跑不起来,他顶多是费劲地看看英语的跑道有多长,能跑多远。
《新概念英语》的先天软骨缺陷使学的人很累,整日背呀背,背了几年也找不到可站立起来的骨头,说话难成复杂句,下笔难成复杂文。
先天软骨的《新概念英语》使教的人也很累,满腹的语法细节找不到一个给力的方式直截了当地快速交给学生,而必须迁就教材地慢慢解释语法细节,并必须逼迫学生死记硬背。我曾经拜访过一位教新概念英语的资深教师,他吐苦水说,由于学生们实在难以吞下众多的语法细节,他只好耐心地反复解释学生们怎么也记不住的语法细节,课上得很累,并且要长年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并对坚持不下来的学生只好无奈地放弃。他说他教新概念英语没有成就感,因为逼学生死记硬背最终难以赢得学生的真心尊重。
那么《新概念英语》究竟是一本该怎样使用的教材,它就真的无法使用了吗?
非也!新概念英语是一盘非常丰富的美“肉”大餐,它仅是缺“骨头”,只要你知道这一点,多吃它的肉,多长出它的肉,而自己设法去长出骨头来,就同样可用《新概念英语》打造有骨有肉的英语实力。
因此,我也要开新概念英语课程,不放弃这盘好肉。但不同在我在开课前要先训练学生学会英语的造句法则(即以造句为核心的语法),打造英语语法的坚实的骨头。这不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半个月,甚至一周都可以,因人而异。
那么打造好了语法骨头再去填《新概念英语》这块肉的感觉是个什么样呢?
说到这里,我要讲一个今年寒假来我这学英语语法的人和事,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
上海有一个叫秦培杰的初三学生,他爸爸去年暑假带他来北京参加我的语音学习班,觉得收效很大后半年后又来参加我的语法学习班(来北京的很多朋友都见过他们父子)。他们父子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学习进度特别慢,比如学语音班,别人一周就可学完,他们要学20天,这次的语法学习也一样,别人一周就学完了,而他们也学了20天,进度非常慢。他们慢的原因是他们把每个学习细节都抠得不能再细了,细到在常人看来有些过分的程度。一开始我心里想,随他们去吧,也许这对父子的学习速度就这么慢,慢工出细活嘛。但没想到临走的那天下午,秦培杰让我大吃一惊。
在他们要走的前一天,他爸爸问我,他们学完了语法后接下来应该学些什么,我当时心里想,这对父子学语法学得这么慢,恐怕后面的英语也得慢慢学了,因此我就推荐他说:你们先学一本教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吧,这个教材你们在半年内自学完,先预习一下,学不懂的话将来参加我的新概念英语辅导培训。
说完话,他们就到附近的书店里买了一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天下午上飞机前就坐在我教室里随意地翻了起来。几个小时后我来到教室见到秦培杰,竟然看到他手里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已看到一半了!
我惊呆地问了他一句:“怎么样?好懂吗?”
他回答说:“挺好懂,我看到一半了。”
啊!!!
我瞪大了眼睛:“什么!你都看到了一半了,就这几个小时!?”
“对呀,我是看了一半了。” 他轻松地回答我,手里闲散地拿着《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就好像拿着一本随便的故事书
“那…… 你看得质量怎么样?都看懂了吗?” 我怀疑地问。
“都看懂了,遇到生词就看课文下面的生词表,遇到语法问题就用这几天学的语法来解释。” 他说得非常轻松,就好像出门转了一圈。
我郑重地对他说:“你可要知道,这可是一般学生一年都学不完的英语教材啊,有的学生两年也学不完,每天都死记硬背它也难以学会,你竟然像看小说一样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一半,这可信吗?”
接下来,我就对他的“飞速自学质量”进行了一番严格的考察,结果确实让我大吃一惊。虽然他仍有一些细节还不够过关,仍有一些词汇还有待加强,但他学习这本教材真的是轻松愉快地翻阅过去的,几乎没有难以逾越的语法障碍,他学起来会多简单。
我被他的飞速震惊了。
同时更加坚定地相信:学英语,学《新概念英语》,只要先解决了骨感问题,肉感,不是问题!或者说,将是一个筑巢引凤的非常轻松的问题了。
这就是我要开王牌新概念英语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