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都很清楚地知道词汇的重要性。可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一个个看上去枯燥乏味的单词,并能正确地使用它们,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多年来,英语课的教学模式就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对于单词的讲授无不遵循三个原则:音、形、义,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的字面意义上。另外,对学生所掌握词汇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以及会运用单词简单造句。于是,当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良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
3.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内涵的问题以及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英汉词汇在长期使用中各自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英汉两种语言之问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
(2)来自神话、寓言、传说和典故等的词汇
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3)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体现在词的概念意义的不同
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
(4)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体现在词的内涵意义不同
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
(5)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还体现在词的搭配意义上
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例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black coffee”在汉语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like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blackberries(黑莓)”,“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再如,汉语中的“自由恋爱”意为不受父母包办干涉的自由式恋爱,而英语中的“free love”则是“泛爱、滥爱”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的自由同居。可见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否则就会出现许多交流上的问题。
(6)词的联想意义的差异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7)词的社会文化意象差异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比萨饼等,在西方是廉价的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
4.结语
词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词汇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且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aligul~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因此词汇教学不能为教词汇而教词汇,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因素的对比,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