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建立并保证一定的词汇量是能否深入学习语言的关键。早在20 世纪80 年代, 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中心。例如Coh en, Nat ion 等人全面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并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 Parry, Luppescu 和Day 等人研究了阅读、查词典与词汇学习之间的关系, 认为广泛的阅读有益于词汇知识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大; Ahmed等人就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好学生倾向于在上下文中学习词汇。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在心理词汇方面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如桂诗春( 1992 )用视觉词汇辨认实验考察汉语和英语心理词汇的关系,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他还和李崴( 1992)探讨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王文宇( 1998)用定量方法探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 背单词.的元认知知识和单词背记的策略。吴霞和王蔷( 1998) 采用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及其对词汇知识的影响。因此, 笔者在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基础上, 结合词汇习得的若干理论, 探讨了教师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能力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教师与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培养
1、运用整体教学法掌握词汇
学生在学习的早期阶段特别关注词义知识的发展, 随着其总体语言水平向中级程度发展, 词义知识增长的速度逐渐放慢, 而增长较快的则是同义词、派生词和搭配这些与单词相关的知识。一个词有多种意义, 以一种意义为中心引申出各种次要意义。只要灵活掌握, 牢牢记住中心意思,在遇到次要意义用法时, 谨记万变不离其宗, 必定与中心意思有密切联系, 所以教师与其苦口婆心的讲解具体词的多义性, 不如教给学生词义转化规则和从文化思维角度推测词义转化的可能性。# 只学习语言材料, 不了解文化背景, 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 1995 )因此教学中适当的文化导入, 并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好英语, 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
学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外语时缺乏有语境的语言接触, 并且受到母语的语义和词汇系统的影响。由于词汇的概念和含义一般是通过习得母语时所建立的语义系统来理解掌握的, 因此注意力主要放在记忆词的形式, 即发音和拼写上。然而, 学习单词不仅是把意义与形式对应的过程, 它同时也是一个建立语义网络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尽量创设不同的场景, 可以包括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交际中既含有一定的生词量, 又要尽可能重现所学单词。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不至于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学习语言的最高、最终目的是自由的使用这种语言, 这是毫无疑问的。. ( Sm ith 1980 )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加深词汇记忆、加强词汇应用。要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 鼓励学生多开口, 多创造机会, 把对单词的有限理解放置到无限的应用当中, 让学生用看得见的方式体会到自身进步, 以形成单词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
3、集中速成记忆与分散巩固相结合
集中既适用于复习学过的单词, 也适用于记忆新词。简单的说集中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成集中在一起的大量的词汇任务。这种集中可以使词汇系统性更强,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分散是指让学生暂时忘记单词, 转而在材料中消化吸收单词。把词分散到词组、句子、文章中去, 既可以提高单词的重现率, 也可以化知识为技能。教师要力求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一体化, 让词汇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形象。心理学认为: 立体化的知识比平面化的知识更容易记忆, 储存更长久。实际上,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只用一种方法讲授单词是不行的, 只有将多种方法原则结合在一起, 加上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词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三、学生自主培养词汇习得能力
1、自觉规划和管理
在记单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下苦功, 也要下巧功, 多种方法互为补充, 达到最好的效果, 记完单词, 还要多用多练, 定期复习。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有两点很重要: 反复记忆和实际运用。众所周知, 必要的重复对于记忆是至关重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学习者要真正掌握一个词需要接触该词5至16次。这只有科学系统的直接学习才能做到。在教师或教材的有意安排下, 学习者可以增加在短期内反复接触同一个词的机会, 以不断激活目标词汇, 增进习得效果。因此词汇习得应考虑到词汇使用的频率因素。而泛读课大量的阅读材料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扩大课外阅读量就使学生的认知性词汇在阅读过程中反复出现, 逐渐变成了学生的活用性词汇。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作为文化和信息载体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语言中最为敏感和活跃的词汇, 其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新词新意层出不穷。精读课本上的课文中不可能出现大量的最新但又是在日常运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如此一来, 在课外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小说是学生扩大词汇量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B iggs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表层动机与深层动机, 其中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 动力来自外部; 而深层动机一般不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挂钩, 学习动力直接来自对语言和文化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因此, 后者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远远高于前者。然而, 在我国,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不得不埋首于各类枯燥的所谓标准习题中, 不仅有违语言的基本特性- 应用性, 而且不利于其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虽然目前的英语考试都很重视词汇的检测, 但检测的主要是接受性词汇, 并且采用客观题、判断题等易改型、接受性题型, 对词汇知识的不同层面很少涉及, 容易导致学生忽略词汇深度的学习。因此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建议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入手,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首先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大脑会积极的思考, 快速检索和提取记忆中的词汇, 并将它们按照语法规则进行整理, 然后快速表达出来。这种脱口而出的能力需要经过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围绕精读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主体讨论, 谈论实事等。其次, 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试图用准确的词汇、地道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表达思想。这种方式也有助于记忆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