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Lakoff&Johnson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主张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认为语言就其本质来说是隐喻的,隐喻的结构是由“源域”和“目的域”两项构成,前者为人们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后者一般为人们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其运作机制是把词语在“源域”的各个部分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中,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这也是一词多义现象所产生的原因。隐喻的本质就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一个词不同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为我们创造新的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工具。
事实上,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并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世界复杂纷繁,因此人类往往以自身以及熟悉的事物来认识世界,反映到语言中就是多义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意义。从不同义项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多义词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隐喻以一种有理有据的方式,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的钥匙。
二、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
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在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束定芳、汤本庆,2002。另外,当今词汇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所学词汇意象化和具体化,而隐喻的工作机制就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即从一个人们比较熟悉且易于理解的、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熟悉或较难理解的、抽象的目标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因此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认知工具。从这一层面理解,我们可以说隐喻应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
三、词语的隐喻性
隐喻理论表明,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需要,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对人类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词汇均起了重要作用。
词语发展的隐喻性是指“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新事物,人们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各新事物,这时词义的范畴延伸了,但这种延伸不是任意的,是建立在人的隐喻或转喻认知方式上的。这种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扩展或词义的改变,在英语中是很常见的手段。因此,词义的延伸是从一个具体的、熟知的概念域向未知的、抽象的概念域映射的结果。尽管有些扩展词义已被人们广为接受并得到普遍运用,已失去了隐喻的特征即死隐喻,但最初使用时仍具有隐喻的特征,因为词义形成的过程就是隐喻形成的过程,是人类隐喻性思维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事物相似的认知心理过程。
四、隐喻式词汇教学策略
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我们不难发现,在英汉词典中每一个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产生的,有的已经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明显的隐喻色彩。因此,在多义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隐喻来理解、记忆英语多义词。以head为例,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head作为名词的释义就多达十余项。从词义的相互关系来看,词的意思是从中心意义向外引申的。
头的中心意义是身体的一部分,下面,我们从这一定义入手,来分析由其引发的扩展意义:2硬币的正面,也就是有头像的一面;7量度单位一头之长;8脓包尤指快要出头的或黑头;5顶端。10头是人的肢体的一部分所引发的语义扩展与借代相关:Keepone’sheadabovewa2ter.未遭受困难。
头是进行思考的工具,这一特征引起了一系列的语义扩展: 1 智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很多成语和俗语: an old head on a youngshoulder.少年老成。put sth into one’s head, put sth. out of one’s head. 使……想起某事或忘记某事。Putone’s head together:集思广益。通过对“head”一词的语义扩展分析,我们确认:一词多义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是一词多义产生的内在认知基础和规律。一个词的意义不是词本身所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意义是源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对它的利用,而这种利用当然不是随意的、无规律的,它来源于在众多的释义中,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的义项由于和中心义项有着某种联系而成为这一单词的其他义项。这些义项都是通过转喻或隐喻的方式增加。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五、结论
隐喻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英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几乎每个单词都有许多词义,学生如果机械记忆这些意义将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如果仔细研究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性联系,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将自然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隐喻是一种“常被忽略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学生往往对词汇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能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将许多规律性、系统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方式归于需要死记的一类。这种没有理解的无意义记忆自然导致记而不牢,用而不活。为了使这种现状得以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隐喻认知理论可以为教师深层次讲解词义提供一条便捷有效,符合认知规律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词汇多层意义的隐喻联系,培养学生发展其“隐喻能力”,即对隐喻的意识和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使之运用这一联系将一个词的多层意义贯穿起来,系统有效地理解、记忆词汇的多层含义。
当然,隐喻式词汇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一致的概念隐喻,有时也存在纯粹语言层面上的差异。另外,英语习语中存在大量隐喻,但一些喻体比较模糊,有些很难归入一个系统的概念隐喻框架下,这些都给教师进行隐喻式词汇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结合既有的词汇教学方法,灵活地进行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