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诵输入的理论基础
(一) 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1 年提出了他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查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该理论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其中,输入假说从语言习得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输入的作用和意义,语言输入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语言习得(acquisition) 的发生过程。克氏认为, 语言习得基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二者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正确和恰当的语言输入能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最佳语言输入包括个必要条件: (1) 可理解的(2) 密切相关的(3)不以语法为纲的(4) 大量的。语言输入第一性,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
监查假说提出成人学习外语有两套互相独立的系统:潜意识的习得与有意识的学习。两者以有限的方式相关联,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该理论经过语言实验发现有意识学习只起监查(monitor) 作用。人们关于第二语言的“正规知识”———语法知识(Language learning) 可以用来改变习得系统的输出,可在说话前或说话中起作用,监查器的作用受限于下列三个条件:说话人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必须集中精力于正确的语言形式,必须熟知语法规则。而能同时具备上述三条的人是不多的。根据Krashen (1985) 的监查假说,有意识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辑的作用,用来检查和修正习得的输出。
(二) Bialystok (1978) 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式。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 (1978) 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式将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两种。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能被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加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语感。该语言学习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的隐性语言知识越多,他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 。
二、背诵输入的意义及对写作的影响
(一) 符合理论。背诵式语言输入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于背诵的语言材料均由教师精心挑选于学生所学的课文,这种输入自然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它有利于写作输出的产生。通过背诵输入,学生不但可以更多地接触目标语,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词汇、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强化语言输入,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其语言输出规范化,最终提高写作交际能力[1]。背诵式输入符合Krashen 的语言输入原理,对于我国学生在非英语自然环境中学习英语,意义非凡,可被看成一种最佳的、可理解的输入。
背诵输入还符合克拉申的语言监察原理。根据Krashen的监查假说,有意识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辑的作用,用来检查和修正习得的输出。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学生可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及语篇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写作输出过程中的监控和修正,从而更好地用目的语交流。
背诵式语言输入涵盖了种种短语、套语、习语、成语、固定搭配及常用句型,通过有意识地背诵语块,学生可直接运用,无需语法操作就能做到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并能加快写作过程中思想发展的速度,最终促进其目的语写作能力的习得。
(二) 显性知识内化成隐形知识。通过背诵,学生能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加深理解,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因而能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语感也因此形成[1]。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对目标语的敏感度会不断增强,隐性语言知识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也将不断增强。这样他们就能更加熟练地运用目标语进行书面交流,最终促进目标语的习得。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写作输出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修正,而且还促使学生更加准确、流利地用目的语进行书面交流,提高整体写作水平[1]。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通过背诵语言输入形式,将学生已有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并尽可能扩展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
(三) 符合经验。Porcaro (1999) 认为,背诵适用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的班级,且适合各种不同语言程度的学生,许多研究者也都认为背诵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少英语名家还是英语背诵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胡文仲(1989:1) 认为:“要学好外语……要充分发挥青年人记忆力强这个优势,多背一些对话和课文。有的教学法家反对背诵,我认为学外语应该多背……” 背诵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手段。许国璋先生认为背诵可使学习者“无心造句,句子自成”。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教授认为“学生要老老实实打基础,包括背诵些英文名篇”。因此,大学生要想学好英语,需要经常进行背诵,才能促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内化,成为自身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四) 提高语言输出质量。Schmidt (1990) 认为,任何语言习得都是有意识注意的结果,注意是输入转化为吸入的必然条件;没有注意,输入无法转变为吸入,语言习得就不会发生。背诵式语言输入,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它既能促使学习者注意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又能让学习者注意到自己所要表达的与所能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差距,从而强化有关语言输入,并促进输出的质量。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长期以来得不到实质性地提高,乃源于目的语的输入不足。背诵输入法能促进词汇、语块及常用表达的积累,提高对目的语地道表达的关注意识和敏感度,促使学生注意到地道的语言表达与自己写作输出所存在的差距。而且随着背诵式语言输入的加强,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及语篇构建能力均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其整体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背诵输入应遵循的原则
(一) 情感接受。学生对背诵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英语背诵活动。Krashen 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状态或态度,如动机、自信、焦虑可影响二语习得所必须的输入(Krashen and Terrel,1983)。因此,教师应设法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尽量用熟悉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
(二) 循序渐进。背诵初始阶段可从单词、短语或句子开始,再过渡到较短段落,再过渡到长段落以致篇章。若篇章较长,可将之拆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
(三) 关联性。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和自己关联度高的内容时会更加高效,因此背诵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相关或熟悉的题材,或者很欣赏的内容,这样能建立起背诵材料和学习者主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背诵学习的效果。
(四) 监督性。学生对背诵作用的认识是背诵的内因,教师对背诵的要求和态度则是外因[2]。何家宁(2006) 的调查表明,尽管许多学生认为背诵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背诵重要意义,或者因为没有掌握背诵的方法而畏惧背诵,这就需要教师的督促,或将所背诵内容进行必要的测试。如果教师态度积极,对学生严格要求,经过一定量的背诵,学生就会进一步体会到背诵带来的乐趣,进而更加努力地去背诵,形成良性循环。
(五) 实践输出操作。让学生体会到背诵的乐趣,最好的办法是做与背诵内容相关的练习,根据具体背诵内容,练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复述大意、扩缩内容、模仿作文、填空补全、角色转换、英汉互译等。它们既源于背诵材料,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及材料关键词等进行发挥,创新使用背诵材料,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背诵和学习的高度关联性,更让他们体会到背诵给学习带来的快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四、结语
虽然有人如Olson 认为(1988),记忆文本的实践是由盲目崇拜书本知识引起的,西方不少学者也认为背诵无助于外语学习。但也有学者在研究了中国的语文教学后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Pennycook 1996:222),记住其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Parry 1998:65) [3]。国内研究者们较一致地认为背诵课文对语言习得和输出,尤其是语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在中国学习英语,学习者在缺乏英语交际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背诵是一条很好的出路。通过背诵,学生可以增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输出的能力,这些正是英语学习的目标所在。